以太坊作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和最具影响力的智能合约平台,其诞生可以追溯到2013年。当时年仅19岁的俄裔加拿大程序员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以太坊的概念,创建一个比比特币功能更强大的区块链系统。Buterin在白皮书中详细阐述了以太坊的愿景——一个支持智能合约运行的分布式计算平台,这标志着区块链技术从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向多功能平台转变的开端。

以太坊的正式开发始于2014年,这一年对项目发展至关重要。Buterin与其他七位联合创始人组成了创始团队,其中包括后来创立Cardano的Charles Hoskinson和Polkadot创始人Gavin Wood。同年6月,以太坊基金会成立,为非营利性组织,负责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项目。2014年7月至8月间,以太坊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筹集资金,共售出约7200万枚以太币,为后续开发提供了关键资金支持。这次众筹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市场对以太坊理念的认可,也为区块链项目的融资方式开创了新模式。

经过一年的紧张开发,以太坊主网于2015年7月30日正式上线,这一天被视为以太坊的生日。主网上线标志着以太坊从理论走向实践,开启了区块链技术的新纪元。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坊从设计之初就支持智能合约功能,允许开发者在区块链上构建去中心化应用(DApp)。这一创新使以太坊迅速成为开发者聚集的平台,为后来的DeFi、NFT等区块链应用奠定了基础。以太坊的开源特性也吸引了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以太坊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遭遇了重大考验。当年6月,基于以太坊的TheDAO项目遭到黑客攻击,价值约1亿美元的以太币被盗。这一事件导致以太坊社区分裂,最终通过硬分叉解决了危机,但也产生了以太坊经典(ETC)这条新链。这次事件考验了以太坊社区的应变能力,也促使团队更加重视安全性。此后,以太坊相继发布了多次重要升级,包括2016年的Homestead、2017年的Metropolis等,逐步完善网络功能。

以太坊持续进化,最重大的转变是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这一被称为合并(The Merge)的升级于2022年完成,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以太坊正在推进包括分片技术在内的进一步升级,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和降低交易费用。从2015年至今,以太坊已从实验性项目成长为支持数千应用、连接全球开发者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其发展历程印证了Buterin当初的前瞻性构想。
